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滚动

    “眯眯眼”之罪:偏爱还是偏见?从迪士尼说起

    琯眉说车来源:2023-07-08 16:03:30

    花木兰到底算不算“眯眯眼”


    (相关资料图)

    《花木兰》里的角色,到底有没有被做成“眯眯眼”,我们还是先来看几张图:

    这几张图,或许没有我们在今天看到的那么夸张,但毫无疑问,《花木兰》动画里的几乎所有角色,眼睛都细长且眼角斜向上,呈现出非常明显的“眯眯眼”特征。

    而动画里的最大反派匈奴,他们的眼睛恐怕更加明显:

    根据动画的设定,匈奴基本上属于无恶不作的那类人。换句话说,他们通过匈奴的造型,表达了自己对“终极恶人”的一个印象。

    《花木兰》里的匈奴人,像极了傅满洲,也像极了漫威反派“满大人”。至于这两者到底是谁,我想懂得都懂。

    眯眯眼是审美偏好?

    然而果真如此吗?

    这些网站和片,肯定不可能跟市场和用户过不去,拍出来的必然要符合大家的喜好,否则谁会为不可撸的女主买单?

    既然不是偏好,那真相不言而喻。

    耳熟能详的如白雪公主、爱丽丝、阿拉丁等等,甚至非人类的兔八哥、米老鼠、史莱克等,毫无例外,要么是动画常见的大眼,要么是偏写实的眼睛,疑似眯眯眼的只有花木兰。

    所以,如果“眯眯眼”是所谓的“审美”,那为什么从来不出现在其他肤色角色身上?连审美都算不上,又何谈“多元”!西方人的偏执,可见一斑。

    “眯眯眼”由何而来

    就是这么一个角色,在二十世纪初“黄祸论”横行的年代,逐渐深入人心,并固化为西方人的刻板印象,甚至傅满洲被称为“史上最邪恶的亚洲人”。

    以至于好莱坞巨头派拉蒙拍了十几部“傅满洲”电影,如《傅满洲之血》《傅满洲的城堡》《傅满洲的奸计》等等,根本没有一部是正面的。

    “傅满洲”既是因,又是果。说到底,虚构形象之所以能够流行,根源还在于人心。

    当今时代,西方种族主义横行无忌,西方人恨不得把其他所有人种都贬为“劣等人”,其心可诛。然而更令人痛恨的是,有些国人竟然还为他们说话,把“眯眯眼”这种明显带有偏见色彩的东西,视为“审美多元”,简直不可理喻。

    我在很多油管视频里看到,有些中国和亚裔UP主在拍视频时,经常有素质低下的白人在身后比划“眯眯眼”的姿势,也就是双手把眼角往右上角拉,强行让眼睛变狭长,如下图所示。

    最可笑的是,有些人竟然不自知、不自爱,甚至还以此为荣,把“眯眯眼”视为“高级美”。对于这种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”的行为,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。

    还是用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做结吧:有些人跪得太久,连站起来都做不到了。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智能矿山建设加速推进 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